五华区扎实推进“净餐馆”“管集市”行动深入优化
知识产权发展环境
10月29日,昆明市五华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净餐馆”“管集市”两个专项行动、知识产权保护专题集中采访活动,围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工作安排部署,走访了春之城农贸市场、南强街以及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地,就大众关心的市场、餐饮卫生,知识产权保护成效等问题展开调研。
五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兰维成,食品监督管理科科长唐海英,市场规范管理科副科长王坤,知识产权保护与广告监督管理科李昱晓,党政综合办公室李斌等带头组织调研走访工作。
8月以来,五华区市场监管局党委按照省、市、区的安排部署,结合正在开展的集贸市场“四个一批” 工作和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工程,把“净餐馆”、“管集市”专项行动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一次实践检验,积极推动党建引领与爱国卫生运动环境整治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全区集贸市场环境和餐饮服务环境卫生状况。
1.“管集市”五华区25个集贸市场进行优化改造
集贸市场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场所,五华区以“准公共产品”的建设思路,充分考虑服务半径、区域辐射及配套设施,编制出台了《五华区2018-2022集贸市场布点布局专项规划》及《五华区集贸市场2018-2020年提升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改造升级一批、取缔关闭一批、新建扩建一批、收购回购一批”的总体思路,对全区25个集贸市场进行优化改造。
2018至2020年,五华区计划新建标准化集贸市场4个,提升改造18个,关停转向9个;截止至目前,已完成新建5个,改造提升16个,关停转向9个;对已经完成验收评级的7个市场兑现奖补资金1000余万元;开展评星定级4次,对获得“三星级”以上的市场兑现奖补资金近200万元;政府投入专项财政资金3800余万元,带动社会投入资金1。52亿元以上。走访春之城农贸市场发现,摊位摆放无序、占道经营、垃圾满地的现象均已不见了踪影,干净整洁,蔬菜、熟食等分门别类,商贩经营规范,无论从安全卫生到硬件设施,均已符合农贸市场整治标准。
今年以来,五华区紧紧围绕市政府关于主城区集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要求,以落实昆明市政府向人民群众承诺的“10件惠民实事”为抓手,按照“准公共产品”的建设思路,全面推进全区25个集贸市场“四个一批”工作。五华区财政配套拨付相应的专项资金,2018年以来,在市政府拨付2900万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区政府配套拨付了900万元用于全区集贸市场的建设管理。
2.“净餐馆”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净餐馆”专项行动中,强化与省、市局专业处室的业务沟通,在省、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将具有丰富餐饮类型、业态的南强街作为五华区“净餐馆”示范街区进行打造。区市场监管局组织专业科室、稽查中队执法力量配合属地监管所执法人员,按照餐饮服务环境卫生全改善行动目标任务及达标标准要求,结合“明厨亮灶”建设工作和制止餐饮业浪费行为的实施方案,采取“一巡二查三改四复审五达标”的模式对南强街区的12家中型餐饮企业、53家小型餐饮和小吃店、49家小摊贩进行全覆盖检查,并通过移动监管APP对全部餐饮单位实施精准监管。南强街作为昆明夜间经济的示范街区,环境改造和业态提升工作成效显著。
“净餐馆”行动开展以来,五华区市场监管局立足监管职能,按照餐饮服务环境卫生全改善行动“七个达标”要求,迅速在全区餐饮服务单位开展达标整治。目前,五华区获证餐饮服务企业6893户,包括特大型餐馆8户、大型餐馆105户、中型餐馆702户、小型餐馆5659户、学校食堂214户、其他食堂198户、集体用餐配送单位7户。其中护国、华山、大观、红云4个片区餐饮经营户共3404户,占全区餐饮总量的49.3%。
3.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五华区市场监管局在落实“管”和“净”的同时也注重引导、帮扶辖区特色优势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让五华特色“品牌”强起来、走出去,不断提高全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推荐一批、帮扶一批、打造一批五华特色品牌。活动日当天,一行人走访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批242家转制科研院所之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创新型企业,其科研成果推广100余家企业,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
未来,五华区将继续按照“七个达标”的工作要求,落实餐饮服务单位主体责任,强化长效监管,持续改善餐饮服务环境卫生条件,提升全区餐饮服务质量;同时,努力探索多元化、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系统内的知识产权调解机构的配置,有效做好行政机关和司法部门的衔接,为人民群众打造放心、安心、舒心的餐饮消费环境,为辖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政策帮扶。
(来源:五华区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