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201910610011 发布机构:云南省市场监管局 成文日期: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2019-07-31 16:49 公文范围:公开
云市监函〔2019〕87号
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20200458号
进一步促进我省绿色食品持续建康发展提案的答复
马夏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我省绿色食品持续建康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已交由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加大对绿色食品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
在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扶持上,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一)抓好重点,推动绿色食品工业提质发展。一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成立推进绿色食品加工业领导小组,专项研究推进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相关工作;二是明确重点,对“绿色食品牌”8个重点产业进行调研,编制了云南省加快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实施方案、绿色食品加工业三年行动计划,使推进工作更加具体化、目标化和责任化;三是鼓励投资,制定发布《云南省培育绿色食品产业龙头企业鼓励投资办法(试行)的通知》及《云南省绿色食品加工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奖补资金申报指南》,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绿色食品加工业龙头企业的投资引导作用,鼓励新增投资;四是抓项目推进,把项目建设作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关键举措,出台了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建立了重点项目库及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对5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加强跟踪指导,每月通报项目进展情况。
(二)加大扶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在技术改造与创新、园区标准厂房、绿色制造奖补、工业转型升级、扩销促产、民营收入上台阶、首台套补助等专项资金扶持食品企业项目76项,共扶持资金8588.16万元。重点对后谷咖啡工业设计中心、云南伊利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技术集成项目、云南达利三期食品生产及附属仓库建设项目、玉溪薯香园年产12000吨绿色有机食品项目、英茂糖业勐阿糖厂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项目、云龙大有实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提升项目等一批项目进行扶持。通过培育一批具有经济规模、产品科技含量、市场竞争力强的食品工业龙头企业,提高了产业的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食品行业转型升级。
(三)创新方法,积极开展精准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紧紧围绕“引进5个10亿元项目”要求,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一是制定2018年度招商引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二是梳理潜在行业、企业名单,谋划一批招商项目,形成了精准对接企业名单、云南省绿色食品加工业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表;三是建立了与工信部、中国食品协会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相关省市工信委、食品协会联系机制,与州市联合招商机制。2018年引进湖南大康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蒙牛乳业集团、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台湾国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10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非烟食品工业企业有1070户,主营业务收入1431.19亿元,工业投资增长11.7%。蔬菜、菌类、水果、坚果加工,酒、糖果、巧克力、蜜饯、乳制品、精制茶、罐头等加工制造行业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二、健全和完善绿色品牌培育保护机制
在健全和完善绿色品牌培育保护机制上,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制假、售假、仿冒、以次充好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一直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每年均组织开展日常的监督抽查、监督抽检等,同时根据市场监管情况,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有因检查及抽检等,有计划地开展风险监测,对风险较高的环节、风险点进行预警防控。一是全力支持配合服务打造“绿色食品牌”,重点加强对有机产品获证企业、获证产品和认证机构的监管。全省检查有机产品认证企业283家,限期整改34家,注销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5张,暂停使用证书12张,有效地保障了有机产品质量,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二是开展省级有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工作,共抽检全省16个州市127家有机产品生产企业(省内企业111家,省外企业16家)生产的155个批次有机认证产品,148个批次合格,7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4.5%。三是安排部署2018年云南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及风险监测抽检9559批次,评价性抽检2385批次,省级抽检10000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34800批次,强化市场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督促企业及时召回,对生产企业依法进行查处。四是按照“一事双查”原则,对2017年国家监督抽检和云南省监督抽检不合格的146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重点监督检查,既检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也检查基层日常监管责任落实情况,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企业反馈并在省局政务网上公示,属地监管部门及时跟踪检查,着力对重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五是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有机食品知识、认证知识等,提高消费者自我防范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全力推进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打造,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省政府成立了由阮省长任组长、4位副省长和秘书长任副组长的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月安排、周调度、联络员、信息报送、考核奖惩等制度,每个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各地各部门在推进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了全省上下联动、共推“绿色食品牌”打造的工作机制,力度之大,云南“三农”历史上前所未有。
(三)切实做好“云品出滇”工作。一是自2018年4月份起针对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等云品的销售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了解掌握云南经营企业销售绿色食品的情况及云南绿色食品在省外市场的占有情况,理清开拓绿色食品省外市场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巩固存量、提升增量”的总体目标,并以“进机关、进院校、进企业、进商超、进餐饮、进电商”的具体举措进行贯彻落实。二是依托在北上广深和香港、澳门的11个“云品”连锁专卖店,大力开拓市场。三是建设绿色食品追溯体系,助力我省绿色食品走得更远更广。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林业草原局牵头建设了“云南高原特色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省商务厅将这一体系纳入到我省“重要产品追溯体系”项目统一规划建设,现已组织完成了《云南省重要产品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云南省“绿色食品牌”追溯体系建设规划》《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八大产业追溯体系建设百千万行动计划》《云南省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大数据监控中心建设方案》《云南省“绿色食品牌”追溯体系建设市场宣传方案》《云南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草案)》等追溯体系建设6个配套规划及实施方案,努力实现我省绿色食品全过程质量的可追溯,树立消费者对我省绿色食品的信心,助力打好云南省绿色食品牌。目前,已申请财政资金,“云南省重要产品追溯体系”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
(四)多举措宣传推广,扩大云系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一是积极参加各类宣传推介会,通过参展、参会、论坛主旨演讲等开展云南绿色食品宣传推介。2018年6月陈舜副省长带队参加首届香港一带一路国际食品展;赴港澳举办“绿色云品港澳行”系列活动,18家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加第29届香港美食博览会;举办“2018年第二十届中国零售业博览会”,开展《扶持中小生产企业提升市场能力计划》贯标培训;举办第四届云南名特小吃暨民族饮食文化节(临沧);组织我省13个州(市)特色农产品参加2018年上海市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赴台湾参加高雄国际食品展等,提升云南绿色食品的影响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二是在《云南日报》刊发《把好“有机”认证关》的文章,后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放名为“有机背后的玄机”的报道,宣传有关知识,引发社会关注。三是开通了昆明到迪拜货运航班,加快云品进中东步伐。四是集中资源支持建设“云品荟”电商平台。五是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与“绿色食品牌”相融合。六是与阿里、京东、百度等大型知名电商平台合作,搭建统一的运营推广平台,扩大云南优质农产品营销渠道。
三、加大对参加“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绿色食品企业的扶持力度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是全国精准扶贫10大品牌之一,是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的重要途径。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作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之一,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全省的脱贫攻坚。
2018年,省工商联、省扶贫办、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农发行等四家单位联文出台《云南省政策性金融支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战略合作协议》《云南省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的落实方案(2018-2020年)》《关于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帐评估交流专项行动的通知》等文件,对“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进行了统一部署,明确目标重点,细化任务分工,对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中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公益扶贫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要求。明确为发展前景好、社会责任强、有融资需求和还款保障能力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助推其壮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更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做好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工作等等有关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政策。
截至2019年4月25日,根据“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帐管理系统汇总数据,全省共有4130个企业、商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实施项目9020个,投入资金43.059亿,受帮扶村4576个,受帮扶贫困人口2059281人。同时,省委、省政府每年对脱贫攻坚开展的表彰中,都将参与脱贫攻坚的民营企业及企业主作为表彰的重点,2018年表彰了扶贫明星企业38家,社会扶贫模范38民。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按照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任务目标,注重政策落地、推进政企联动,实现关键难题有破解、重点任务有突破、阶段工作有成效。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一手抓招商,结合“绿色食品牌”千亿元级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情况,做好重点项目储备和推介,吸引更多更好的社会资本、企业集团进入云南“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一手抓服务,将提高“绿色食品牌”领域投资便利化和服务规范化水平,作为推进我省“营商环境年”建设的重中之重任务,逐一研究破解融资难、用地难和农产品第一张发票难等关健问题的具体措施,做好“绿色食品牌”直通车服务,持续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是营造市场环境。深入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实施和国家有机产品示范区创建,推进认证检测监管体系建设及队伍建设,推进乳制品生产企业、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州(市)政府所在地的重点食品生产企业、获评“食品安全示范单位”食品生产企业、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实施HACCP体系,有效提升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防控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实现400户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建立HACCP体系管理。动员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示推介活动,推荐我省获地理标志商标的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商标节、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等进行展示。加大商标培育力度,提升商标创品牌影响,提升我省绿色食品牌商标知名度和企业品牌知名度。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查办一批侵犯我省商标品牌企业知识产权的案件,严厉打击商标囤积和恶意注册行为,指导我省商标品牌企业受到损害时,依照相关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重点做好地理标志品牌的保护工作,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是推动政策落地。继续落实《培育绿色食品产业龙头企业鼓励投资办法》中的10亿元、5亿元投资鼓励政策,及时足额兑现奖补资金,推动大招商、招大商,吸引行业领军企业到云南投资兴业。支持20个县启动“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每年每县安排3000万元补助资金,连补三年,全产业链打造产业强县,筑牢“大产业”基础。落实《推进云茶产业绿色发展实施意见》有机、绿色认证奖补政策,按照网上直报直补的方式兑现奖补资金,2019年新增“三品一标”产品1000个以上。
四是推进云品出滇。围绕国内外重点市场,聚焦目标区域,对接销地市场大型流通企业、批发市场,引导省内企业与之洽谈、合作;发挥我省驻境外商务代表处作用,对接国外销售渠道,抓实招商引资,做好服务,促进贸易和投资;继续做好“云品”连锁专卖店设立工作,吸引目标市场流通企业到云南设立采购、供应机构;继续做好云南绿色食品参展参会宣传推介,拓展“云品出滇”渠道,吸引省外企业到云南投资发展;探索构建绿色食品产业链集成和协同平台,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搭建一批绿色食品供应链服务平台,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能力,提供生产、采购、交易、物流、分销等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提高全环节流通效率,着力降低生鲜绿色食品冷链物流成本。
五是强化市场品牌培育。继续开展“10大名品”“10强企业”和“20佳创新企业”评选认定,在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高规格表彰。推广使用云南“绿色食品牌”LOGO,大力宣传云南“绿色食品牌”品牌形象。研究制定云南绿色食品“拓市场”专项政策措施,加快开拓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国际市场和国内一线重点城市以及港澳市场。以市场化方式举办第14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第20届昆明国际花展和首届云南有机农产品博览会。
四是打造数字经济引擎。将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与“数字云南”建设有机融合,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能。加快建立云南农业农村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数字化;加快推广应用物联网、无线射频、智能农机、区块链等数字经济技术的试验示范,实现产业数字化;完善云南农业大数据中心交易功能模块,挖掘和发挥农业农村产业数据效益,实现数字产业化。
五是提升核心竞争力。重点推进云南绿色食品国际交流合作研究中心规范运行。在这个研究平台上,企业提出研究课题和技术难题,中心负责审题,面向全球招标,吸引世界一流的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开展技术攻关和专业咨询,以开放的眼光、国际的视野,实现生产提出问题、科研解决难题,全面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形成“绿色食品牌”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一流的科技支持。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