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市场监管局强监管 促发展 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成效
2024年,保山市市场监管局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打造公正市场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高质量发展水平、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全市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成效。
一、优环境,促改革,经营主体发展提质增量
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并审批、一次办结”,2024年共办理企业信息变更2163件、企业注销登记1247件、开办餐馆52件、开办药店119件。深挖经营主体培育潜力。截至2024年12月底,保山市实有经营主体282131户,比2023年底净增20767户,增速7.95%。落实“企业安静期”制度。努力做到“无事不扰”,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任务556个,检查经营主体10445户次。强化信用监管。依法对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圆满完成全市各类经营主体年度报告工作。严格公平竞争审查。认真开展增量政策措施审查和存量政策措施清理,审查增量文件172件,清理存量文件561件。
二、提质效,强产业,质量强市建设走深走实
强化质量提升。保山市工业硅、咖啡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纳入全省21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清单;举办首席质量官培训和现场观摩活动,开展质量技术和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服务84家企业。强化标准引领。出台《保山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5项,制修订市级地方标准65项;《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保山小粒咖啡》项目列入2024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强化知识产权赋能。有效专利达2988件、有效注册商标24166件、专利商标质押881.30万元。“保山小粒咖啡”“昌宁红茶”“龙陵紫皮石斛”名列云南省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评价榜第10位、第12位、第26位。强化技术支撑。国家重点实验室(咖啡品质与安全)建设项目获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建设;“世界咖啡谷·保山小粒咖啡”电子地图正式发布运行,保山市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1人获2023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重预防,除隐患,“三品一特”安全稳中向好
守好食品安全底线。坚持党政同责,全市5037名党政干部分级包保35309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落实“四个最严”,持续开展“食安心”“特供酒”清源打链、肉类违法犯罪、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农兽药残留等整治,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开展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监测,抽检完成1.42万批次。食源性疾病防控宣传多维立体,纵深推进。守好药品安全底线。建立“药械化”协同监管工作机制,实施“双百工程”,深化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守好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开展质量监督抽查,共完成检验样品370批次。扎实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专项整治,建立电动自行车销售商户268户台账清单,查处电动自行车相关案件32件。守好特种设备安全底线。深入开展城镇燃气、燃气压力管道、医疗机构特种设备安全等风险排查整治,巩固深化市场监管领域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412户次、特种设备4256台套。
四、强监管,护民生,市场秩序治理规范有序
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持续推进“铁拳”“扫黑除恶”“打黄打非”、加油机作弊、殡葬领域腐败乱象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紧盯重点区域,持续开展高密度整治打击。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共收到投诉举报和咨询2178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54.37万元。
五、学理论,抓党建,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抓实思想政治建设。突出凝心铸魂,认真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抓实纪律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清廉云南”建设保山行动。抓实干部队伍建设。运用“5435”工作法在5县(市、区)有效开展“四下基层”观摩调研活动,推动行风建设、助力企业发展;举办“学法执法小课堂”培训活动,启用“智慧监管+移动执法”平台和食品安全非现场智慧监管平台,提高基层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能力;与市公安局联合成立“行刑衔接联合实验室”,与上海静安区、闵行区市场监管局签订合作协议,与大理、版纳药品检测机构成立滇西药品检验检测发展战略联盟,强化部门联动、区域合作;深入推进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个市场监管所分别荣获“五星所”“四星所”“三星所”称号。